2016年4月3日 星期日

無欲用功次第

  於斷欲之前須先悟淨圓覺(悟無生),並持淨覺心(立志無欲;意志堅定永遠不再產生三毒習氣)用功才行,若沒悟無生也不持淨覺心,那麼就是還沒準備好正式要斷欲
 
 
  無欲之無為法用功時,基本原則都要保持當下狀態等同佛之果地覺,那就是:無生的狀態!
 
 
  無生狀態,是指在任何時候都沒有三毒習氣,也無心念。而不是心念挾帶習氣產生後而被察知,於察知後不相續,因此不生心念也不挾帶習氣。
 
 
  三毒習氣都是心念產生時一起挾帶出來的。
 
 
  例如,路上有大塊黃金,看到而了知是黃金,這是心念。若對黃金產生貪愛心,這是貪毒;貪愛卻被制止而不能取得,於是生出瞋恨心,這是瞋毒;若看到黃金上有利剌,明知應閃過卻又莫名的用手去抓它,反而把自己刺傷,這就是痴的習氣。
 
 
  無欲的修行人,應該是了知是黃金,了知之後沒有其他念想,然後繼續走自己的路!
 
 
  因為無始劫來的習氣,吾人的習氣沒有這麼簡單可以不產生,這就是要用功的地方。
 
 
 
用功次第
 
  1、剛開始用功要先斷貪瞋二毒習氣,能斷除之後證五地菩薩位。
 
 
  2、然後再斷痴習,已斷則證六地菩薩位。
 
 
  3、再把功夫用在念念生起都無餘習,也就是不令其他眾生煩惱,例如
    畢陵伽婆蹉有餘習,每次過恒河都叫恒河女神:婢女開河。因此而
    被恒河女神告狀到佛之處。這就是心不精細,帶有過去世留下來的
    餘習心念生起,而自己沒察知。
 
 
    念念皆能察知而不相續生起的心念,則證七地菩薩位。
 
 
  4、最後,就是斷除微細的心念,令它不生但又不落入斷滅(涅槃)中
    ,斷除方式,是忽然把能覺所覺一起泯滅,如夢中欲渡河,於半渡
    時忽然醒覺。詳見註一佛經。
 
 
 
(1)奢摩他法
 
   功夫的使用,最理想是奢摩他法,當下頓覺等同於佛,但實際做不到!
   頓覺人從釋迦牟尼佛時代起算,最多就只有《妙法蓮華經》中的八歲龍
   女可能有達到而已,但更可能也沒有達到,她也是經由頓修而斷無明
   (佛經沒有記載原因)。
 
 
   於是,要用無欲這種頓修的無為法,就須時時保持無欲,不生欲習,實
   際這樣也很難做不到,能做到就至少已斷貪瞋二毒,證菩薩五地位(菩
   薩乘根器,二乘根器則證三果)。雖然做不到,但仍要朝無欲的方向保
   持,禪宗稱此功夫為 『 保任 』 。
 
 
   因為一直盡量保持在無欲的狀態,所以貪瞋習氣將愈來愈薄弱,如同砍
   木,愈砍愈薄。
 
 
 
(2)禪那法
 
   但有時會感到習氣似乎反復生起永遠斷不了,那麼就有必要使用禪那法
   在習氣生起時被動察知(註二),於察知後就不要理它(不相續它),
   心念生滅很快,當察知它時,它就已消滅,起心滅念,起是念。於是這
   樣用功,慢慢地習氣就變薄,乃至於斷除。
 
 
   這如同已有煙癮的戒除方式。嬰兒時不會有此癮,它是後天成長中不斷
   抽煙而養成。所以,當煙癮出現時就須被動察知,而不去相續滿足抽煙
   的行為,如此反其道而行,久而久之抽煙欲望變少,最後抽煙行為就被
   戒除。
 
 
 
(3)三摩缽提法
 
   但有時又會發現,雖然用禪那法於察知後不相續欲習,但習氣還是會
   反復的一直出現。若煩惱此狀況,就有必要用三摩缽提法,去主動起
   心觀察。
 
    A、若保持無欲的對治方式,就是反復的做 『 立志無欲 』 的行為,
      多做幾次習氣就會比較薄弱。
 
 
    B、若欲習太強烈,無法保持無欲,那麼要思惟習氣斷不了的原因,而
      採用它的對治方式。用最多的通常是採 『 五停心觀 』(註三)  
      的方式。
 
 
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
註一
*********
八地菩薩能所俱泯,離心意識,證無生法忍


 
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
註二
*********
被動察知:
 
不是主動起心觀察而察知,須養成淨習就能被動的察知,如同武術大家已練功習慣了,不起心觀察週遭,但飛鏢射來總能避開。
 
 
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
註三
*********
五停心觀
不淨觀、慈悲觀、因緣觀、數息觀、界分別觀